上一篇
在家庭装修或商业铺装中,瓷砖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装饰材料。它坚固耐磨、防水易清洁,是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、客厅乃至商业场所首选的地面和墙面材料之一。但与此同时,“瓷砖空鼓”也成了最常见的装修问题之一。
不少人装修完没多久,就发现走在瓷砖上发出“咚咚”的声音,敲起来发空,甚至踩一踩还有轻微的弹动。再严重一些的,就出现瓷砖翘边、开裂甚至整块脱落的现象。
那么,瓷砖为什么会空鼓?它背后的成因是什么?如何从源头避免?这篇文章将为你全面解析。
一、瓷砖空鼓到底是什么?
所谓“空鼓”,是指瓷砖与基层之间未能形成紧密的粘结,中间存在空隙,导致敲击时发出空响,甚至存在“虚贴”的风险。
从结构上看,瓷砖铺贴应由基层→粘结层(如瓷砖胶)→瓷砖本体三层组成。如果中间这一层粘得不牢、贴得不满、压得不实,就容易形成“鼓起”现象,即空鼓。
空鼓不仅影响美观与脚感,更可能导致:
二、瓷砖为什么会空鼓?常见原因有哪些?
1.基层未处理干净或起砂、起灰
瓷砖能否贴牢,基层是关键。如果在铺贴前,地面或墙面存在浮灰、油污、水渍或起砂等情况,都会影响瓷砖胶的附着力,导致粘结失败,形成空鼓。
特别是老房改造、翻新贴砖,如果未彻底铲除原有涂层或腻子,也极易导致基层松动。
2.瓷砖胶不合适或质量差
使用等级不够或劣质的瓷砖胶,是导致空鼓的“元凶”之一。低等级的胶(如C1型)往往粘结力不足,特别是面对玻化砖、仿古砖、大砖这类吸水率低的瓷砖时,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抓力。
此外,施工时如果瓷砖胶掺水不当、搅拌不均、开稠时间过长,也会导致其粘结性能下降。
3.没有使用瓷砖背胶或刷涂不到位
许多现代瓷砖(尤其是大板、玻化砖)背面光滑、致密、吸水率低,瓷砖胶难以咬合。如果不在瓷砖背面涂刷膏状背胶增强附着力,即使基层处理再好,也会因“断粘”而空鼓脱层。
有些师傅为省事不刷背胶,或者随便刷一刷、厚薄不一,也会埋下空鼓隐患。
4.压实不到位,未满浆
贴砖过程中如果压砖不实,或者未充分排气,就容易在瓷砖下方形成局部空腔。尤其是使用大砖、大板时,如不使用齿形刮板批刮、拍砖排气,很难实现满浆铺贴,空鼓几率自然增加。
5.瓷砖胶层过厚或不均匀
有些施工方用瓷砖胶代替找平砂浆,试图通过“厚贴”来解决基层不平的问题。但瓷砖胶的最佳厚度为3–5mm,超过这一厚度后,不仅干得慢,还容易内部水分不均、气泡未排出,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空鼓隐患。
6.环境影响:温湿度变化大
阳台、卫生间、厨房等潮湿或温差大的空间,基层、胶层、砖体之间经常出现热胀冷缩。如果瓷砖胶的柔韧性不足,或施工未留伸缩缝,胶层应力过大时,瓷砖很容易从一角开始鼓起,进而波及整块。
三、如何从源头防止瓷砖空鼓?
四、推荐使用:大唐一品瓷砖胶+膏状背胶系统
为了更好地解决瓷砖空鼓、脱落等问题,大唐一品推出了瓷砖胶+膏状背胶系统化解决方案。该系统适用于大规格砖、岩板、玻化砖、地砖上墙等高风险铺贴场景,具备以下优势:
无论是新房装修还是老房翻新,使用大唐一品瓷砖胶+背胶组合,都是预防空鼓、提升施工质量的可靠方案。
五、结语:瓷砖空鼓不是“小问题”,更不是“运气差”
瓷砖空鼓从来都不是偶发事件,而是施工系统、材料选择、施工手法甚至环境养护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体现。
做好每一道工序,选对每一款材料,压实每一片瓷砖,才是避免空鼓、杜绝返工的真正方法。
别等瓷砖鼓起来,才后悔没有贴实它。